伊春市政务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专班牵头单位市医疗保障局着力“转作风,提效能”,打造“新医保、心服务”医保服务品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提升医保经办服务水平,创新医保便企便民举措不断,切实参保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推行缓缴政策,医保业务“优化办”。制发《关于转发关于落实阶段性缓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政策的通知》(伊医保发[2022]42号)文件,文件要求统筹基金累计结存可支付月数大于6个月的统筹地区,自2022年7月起,对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缓缴3个月职工医保单位缴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二是优化经办流程,医保业务“一窗办”。以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合理设置窗口,组织各科室对服务窗口及事项进行认真研判,制定经办业务流程,全面施行“一窗通办”模式,实现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进一步优化经办流程,通过整合服务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同时,及时开展参保缴费动员工作,定期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实行动态调整,确保脱贫人口动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目前,全市参保人数84.9万人,参保率达到102%,全省排名第二。
三是推进医保信息化,医保业务“网上办”。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应用。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微信、支付宝等渠道搜索“医保电子凭证”进行申领、激活,在全市定点医药机构均可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替代医保卡进行挂号、购药、就医、结算等,实现了“手机在手、医保无忧”,医保从“卡”时代进入了“码”时代。目前,全市领取激活医保电子凭证的参保人员超过70万人,691家定点医药机构可提供无卡结算服务;拓宽异地备案渠道。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实现48小时异地人员网上备案,备案人员可在本地或异地同时享受医保直接刷卡结算,并可在异地提取个人账户余额。目前,在全国共开通异地刷直接结算医疗机构61655家,切实方便群众异地就医;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经办模式。鼓励和引导群众通过省政务服务网、医保公共服务平台等线上渠道办理医保业务。目前,医保全部业务已全部纳入了政务服务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轻松享受到“不见面、马上办”的优质服务。
三是创新咨询方式,医保业务“电话办”。依托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开通12393服务热线,整合医保服务热线15个,实现了12393与12345双线并行,及时满足群众政策咨询、信息查询,异地就医等业务需求,第一时间回应解答群众医保诉求。秉承“不见面,都能办,网上连,很温暖”的服务理念,开通5G视频通话办理、工单流转闭环管理、满意度回访等功能,及时满足群众政策咨询、信息查询等业务需求。目前,12393热线已累计接听群众来电8122次,在线解决率99%,服务满意率98.23%。
四是提升服务质量,医保业务“贴心办”。实行内部流转,推行业财一体化结算方式。“两定”(定点医院和药店)每个月都要到各地医保部门进行结算,即不便利还影响结算效率,为解决这一“急难愁盼”问题,市医保局大力推行新平台应用,实行业财一体化结算模式。即“两定”机构通过线上对帐、网上(邮寄)申报、中心端后台受理、内部审核推送财务、财务通过网银直接将结算资金拨付给“两定”机构,全流程实行内部流转,彻底解决了困绕多年的“两定”月结问题,实现了“两定”月结算不见面办理;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开展医保“六进”服务。为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医保业务,市医保局将经办服务下沉至企业、机关、银行网点、定点医药机构、学校和社区,设立服务点和咨询台,配备专兼职医保代办员,充分发挥其任用,针对不同业务,进行医保业务帮办、领办、代办、直办和特办,切实方便群众少跑路;设置特殊窗口,开展爱心服务。为方便特殊人群办理医保业务,市医保服务中心设置了优秀人才和老年人专窗,优先为退役军人、优秀人才等办理医保业务,针对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方便填写材料,老年人专窗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全流程帮助办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医保的温度。